福州啊~福州
e8c8e10b-b9cf-4910-aad9-15cd7dd2d04e.mp4
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《福州篇》宣传片项目总结报告
项目背景 / Project Background
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电影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,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。2023年第十届电影节落地福州,本支宣传片《福州篇》作为主视觉影片之一,以“城市即影像”为理念,融合福州地域文化、山海风貌与电影语言,展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人文风采与开放姿态。
广告目标 / Communication Objectives
- 通过电影化叙事手法,强化福州作为本届主办城市的文化辨识度
- 传播福州“海丝起点、文化名城、生态山水”的城市形象
- 提升电影节国际传播力与文化亲和力
核心创意主张 / Core Creative Proposition
“看见福州,即看见一帧丝路电影”
本片不以旁白叙述为主,而以镜头凝视与意象串联的方式,从晨曦中苏醒的港口,到夜色中流光的街区;从传统戏台的鼓乐激荡,到青年艺术家的柔性表演……一切仿佛是在银幕之上铺展一幅“流动中的城市电影”。
叙事结构解析 / Narrative Breakdown
场景一:光影起始
画面从老旧放映机开启画幅,仿若一部纪录片拉开帷幕。初光透过云层洒在城市港口,镜头缓缓掠过船舶、工业、海岸、塔影,象征“丝路起点”的地理与文明原点。
场景二:山海交融
航拍镜头穿越乌龙江与闽江入海口,绿意蔓延至城市脉络。镜头由外至内,深入闽江两岸、古厝街巷、五凤楼台,展现“山在城中、城在水中”的福州生态底色。
场景三:城市之人
镜头聚焦一位身着红衣的女性凝视远方,紧接切入少年雕刻师、传统木偶戏台、年轻舞者、画作手工艺人……以“人的凝视”替代解说,用眼神和动作传递城市精神的温度与灵气。
场景四:福州夜幕
华灯初上,城市灯火辉映闽江之滨。鼓楼、三坊七巷、滨江夜景陆续闪现,夜色中的福州展现出现代化都市的澎湃动能。此时镜头语言由缓慢过渡为快速剪辑,渲染节奏与情绪高潮。
场景五:落幕与期待
红幕缓缓拉开,银幕上出现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会标。画面静止,留下“镜头之城”留白。此刻福州不再是背景,而成为电影本身。
视觉风格与镜头语言 / Visual Style & Cinematic Language
本片以电影语言构建整体结构,采用胶片质感的色彩分级,强化“城市即影像”的观感。运镜强调自然光下的静态凝视,配合低饱和度与自然音景,营造纪实与诗意交融的影像肌理。剪辑以场景组块叠加,形成非线性情绪推进,使每一帧画面如同银幕定格画面。
品牌价值传达 / Brand Value Alignment
- 开放:Openness —— 海丝文化背景强调福州国际视野
- 传承:Heritage —— 从传统工艺到戏曲文化,突出文化厚度
- 生态:Ecological Harmony —— 山海城市形象助力绿色文明传播
- 人文:Human Expression —— 以人入画,城市温度真实可感
创意文案展示 / Sample Copywriting
“一帧一幕,是风景,更是记忆。”
“从闽江之畔到光影之间,福州,是一部未完的电影。”
“在这里,文化不是被展览,而是活着。”
“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· 你好,福州。”
总结 / Conclusion
《福州篇》以极具美学气质与人文深度的方式,将城市精神内核与电影节主旨进行高契合度融合。影片用“非叙述式镜头叙事”方式,打破传统城市宣传片的功能性格局,升华为一场视觉化、诗意化、电影化的文化盛典开场白,也为福州这座海上丝路的文明城市增添了更丰富的光影注解。